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791篇
  免费   5785篇
  国内免费   3110篇
工业技术   66686篇
  2024年   141篇
  2023年   905篇
  2022年   1819篇
  2021年   2373篇
  2020年   1891篇
  2019年   1518篇
  2018年   1577篇
  2017年   1735篇
  2016年   1641篇
  2015年   2394篇
  2014年   3247篇
  2013年   3677篇
  2012年   4279篇
  2011年   4737篇
  2010年   4376篇
  2009年   4176篇
  2008年   4259篇
  2007年   3923篇
  2006年   3658篇
  2005年   2936篇
  2004年   2119篇
  2003年   1689篇
  2002年   1742篇
  2001年   1446篇
  2000年   1125篇
  1999年   805篇
  1998年   524篇
  1997年   389篇
  1996年   373篇
  1995年   314篇
  1994年   202篇
  1993年   149篇
  1992年   115篇
  1991年   97篇
  1990年   65篇
  1989年   59篇
  1988年   56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9篇
  1980年   17篇
  1979年   10篇
  1976年   4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2篇
  1959年   4篇
  1951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102.
针对现有软体柔性手指运动自由度少的问题,设计了一款基于气动多腔软体驱动器的柔性手指。基于软体动物的运动特征,对多腔软体驱动器的结构进行了设计;根据虚功原理,建立了软体驱动器的力学模型和柔性手指的位姿方程;利用Abaqus CAE有限元仿真软件对柔性手指进行了力学仿真,得到了柔性手指偏转角度与输入气压的关系曲线;以单向转动软体驱动器为研究对象,通过输入特定气压值来分析其偏转角度与输入气压的关系,并对比了偏转角度—输入气压关系曲线的理论计算、仿真分析和试验结果的差异。试验结果显示,在偏转角度为0°~80°时,单向转动软体驱动器理论计算、仿真分析与实际测得的偏转角度—输入气压曲线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研究表明,所建立的单向转动软体驱动器力学模型能够较为准确地描述驱动器偏转角度的变化,所建立的手指位姿方程能够根据各关节的偏转角度求得手指各个节点的空间坐标,为手指的运动控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3.
104.
我国治疗新冠肺炎药物临床研究现状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疫情期间我国开展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治疗药物临床试验的特点,提出防治新冠肺炎药物研发的建议。方法: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网站检索关于新冠肺炎的药物临床试验项目,对药物类别、研究目标、方案设计等进行分析。结果:截至2020年7月1日,与药物相关的临床试验项目共有271项。注册进行临床试验的药物主要是已上市药物,包括化学药、中药及生物制品,有些是药物联合应用。这些研究主要采取了随机或非随机平行对照试验设计,另外还有些是单臂、连续入组、析因分组等。结论:疫情期间应急开展药物临床试验、尽快发现有效的防治药物是应对疫情的重要措施,但同时本次新冠肺炎药物临床试验也暴露出在试验设计、实施及监管等方面存在的一些不足和短板,建议采取加强候选药物的科学性评价、规范研究者发起药物临床研究、建立由多学科组成的国家级抗病毒药物研发平台及协同创新攻关机制等措施,提升我国抗病毒药物的研发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05.
针对行人再识别中由于外观差异不显著导致特征描述不准确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双向参考集矩阵度量学习(BRM2L)的行人再识别算法。首先通过互近邻算法获得每个摄像头下的互近邻参考集,为保证参考集的鲁棒性,联合考虑各摄像头下的互近邻参考集获得双向参考集。通过双向参考集挖掘出困难样本进行特征描述,从而得到准确的外观差异描述。最后利用该特征描述进行更有效的矩阵度量学习。在多个公开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证明了该算法比现有算法具有更好的行人再识别性能。  相似文献   
106.
黄守莹  熊雄  贺培  王建豪  李媖  刘宏开  吕静  马新宾 《化工学报》2020,71(10):4601-4610
选择性去除燃油中的硫化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和含色散矫正的密度泛函理论(D-DFT)的方法,研究了多孔氮化硼(p-BN)及其空位缺陷对燃油中噻吩类硫化物及非硫化物的吸附行为及吸附选择性。结果表明:B—N极性键与硫化物极性分子之间的分子间力使p-BN能选择性去除燃油中的二苯并噻吩(DBT);引入N、B空位缺陷后,缺陷能级与S原子形成化学相互作用并伴随电荷转移,进一步增强了p-BN对硫化物的吸附。通过对N、B空位缺陷形成能的计算,预测了合成含VN、VB的p-BN所需的化学条件:在富硼条件下,采用B2H4作为B源比采用B、α-B12和BH3等更有利于VN的形成;而在富氮环境下采用N2H4作为N源比采用N2、NH3等更有利于VB形成。为实验上有目的地合成高效吸附脱硫材料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7.
108.
Four novel hyperbranched polymers with 4 or 5 ring-closed rhodamine units in each were achieved through RAFT polymerization followed by modification with rhodamine moieties. The solubility, thermostability, and photo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polymers were studied. The polymers showed high selectivity and sensitivity to Fe3+ among various metal ions in CH3CN/H2O (75/25, v/v) and could signal Fe3+ through multichannels: emerging a new absorption around 558 nm, over 30 nm fluorescence redshift and significant fluorescence enhancement (including 33–37 folds in intensity and 8.3–12.8 folds in quantum yield), accompanied by visual and fluorescent color changes. The polymers could be applied in the analysis of Fe3+ in real water samples. © 2020 Wiley Periodicals, Inc. J. Appl. Polym. Sci. 2020 , 137, 48933.  相似文献   
109.
赖俊瑶  陈滢 《化学试剂》2020,42(2):186-192
研究了红糖、葡萄糖、乙酸钠、甲醇、乙醇、乙酸、丙酸、丁酸、正戊酸、混合有机溶剂等10种不同有机物对麝香草酚光谱法和离子色谱法测试硝酸盐氮的影响。结果表明,溶液中含有红糖或葡萄糖时,均会对麝香草酚法测试硝酸盐氮造成影响,使得测试结果偏大;在无硝酸根离子存在时,红糖和葡萄糖的质量浓度与硝酸盐氮的测试浓度非线性相关;而乙酸钠、甲醇、乙醇、乙酸、丙酸、丁酸、正戊酸和混合有机溶剂则对麝香草酚法测试硝酸盐氮没有影响。实验发现,红糖和葡萄糖在浓硫酸的作用下与麝香草酚发生Molisch反应,形成有色复合物和红棕色不溶性沉淀。实验采用离子色谱法测试硝酸盐氮时,红糖和葡萄糖等糖类有机物对测试结果均无影响。  相似文献   
110.
Flexible strain sensors have attracted tremendous interests due to the emergence of intelligent wearable technology.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fibers are desirable candidates for flexible strain sensors, but up til now, there still exist enormous challenges to obtain conductive fibers exhibiting simultaneously high stretchability and high strain sensitivity. This paper introduces a poly (styrene‐butadiene‐styrene) (SBS)/graphene (Gr) composite fiber‐based flexible strain sensor fabricated by a facile and highly scalable wet spinning method.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graphene content has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morphology,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electro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composite fibers. The fibers with 5 wt% graphene have a wide response range of up to 100% strain, a high electrical sensitivity with the gauge factor of 10083.98 at 100% strain, and meanwhile, a high level of stability for 2100 stretching–releasing cycles under an applied strain of 20%. Furthermore, the SBS‐5%Gr composite fibers display excellent sensing performance in detecting human upper limb movements at different joints including hand joints, wrist joints, elbow joints, and shoulder joi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